2025 UR meetup 使用者研究實務研討
🔵 實體活動

本學習活動包含以下內容:
介紹
▍2025/05/17 (六) UR meetup 使用者研究實務研討 - 實體舉行
🚀 十年大聚・展望未來
回首這幾年在台灣市場推動使用者研究,走到第十個年頭,有幸與各界產學先鋒一起創造每年的精彩交流。十年盛典,我們回歸實體,即將於五月中隆重登場!
・4 場重量級 Keynote 演講,帶你一窺決策影響力思維
・5 場深度座談,以對談激盪觀點,和你面對面零距離討論
・6 場分軌演講,多線進擊,讓你聽得過癮、學得震撼
・4 場互動工作坊,為你持續深化職能、提升實戰力
🤝 知識傳遞・經驗傳承
今年 UR meetup 不只是知識交流,更是一次跨世代對話:
・資深講者回顧這十多年的變革,總結職涯轉變、提煉深刻洞察,分享 UX 研究如何在產業中帶動服務升級,為未來鋪路。
・中生代講者聚焦實際商業案例,分享研究流程、工作心法與專案經驗,推動 UX 研究持續進化,讓技能真正落地。
十年來,無數 UX 人、產品人從這裡啟程,在這裡獲得啟發。敬邀所有對使用者研究感興趣的朋友,與業界好手一起探索研究方法、商業策略、職涯成長與 AI 趨勢等重點議題!
・
・
▍議程與講題
🎯 上午時段|Keynote 演講
10 樓大演講廳 | |
08:50 | 09:20 ・ (30mins) | ✨ 報到與前置準備 |
09:20 | 09:30 ・ (10mins) | 🙌 主持人開場 |
09:30 | 09:55 ・ (25mins) | ・ |
09:55 | 10:20 ・ (25mins) | ・ |
10:35 | 11:00 ・ (25mins) | ・ |
11:00 | 11:25 ・ (25mins) | ・ |
11:40 | 12:30 ・ (50mins) | 🗣️ 上午講者座談 |
12:30 | 13:30 ・ (60mins) | 🍴 午餐時間(大會備有餐點) |
📚 下午時段|分軌演講:共有 3 個場地,同一時段擇一場次參與
場地|講者|演講大綱 | |
13:30 | 13:50 ・ (20mins) | ・ 📙 研究卡關?混合方法破解 UX 難題常只用訪談或問卷來研究用戶,卻總覺得不太夠用?想再多做一點,但工作也沒有這麼多餘裕慢慢想。當單一研究方式遭遇瓶頸,可以嘗試透過質、量化混搭,精準客製來處理問題,讓團隊有更多方式獲得可推動後續動作的使用者洞察。 ・
・ ・ 📙 跨文化的社群產品使用者研究思維,以亞洲市場差異為例在全球化的市場中,產品設計不僅需要注重功能性,更需深入理解文化差異如何影響使用者行為。本次分享將會以走訪日本、馬來西亞兩個截然不同國家的經驗出發,從兩個面向來聊聊對於跨文化使用者研究的挑戰與研究設計的思考方式,幫助您打造更具市場適應性的產品。 ・
聊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情境差異、價值觀與決策模式,以及科技基礎設施對使用者行為的影響。透過實際案例,您將了解這些因素如何形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使用者需求與體驗。 ・
分享如何運用多種在地化的混合研究方法與快速測試,有效降低文化盲點。您將理解如何整合多元研究方法,提升產品在不同市場中的接受度與成功率。 ・ ・ 📙 從使用者研究走到產品設計與開發實務:研究如何影響硬體產品開發?在投資龐大的硬體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使用者研究在產品發想、開發、甚至是銷售階段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提供產品團隊許多無法從數據或輿情中得到的訊息。從需求探索、定義、測試到行銷,處處都需要使用者研究工作的介入,以確保產品符合使用者與市場的需要。 ・ 然而,講者過去作為一個使用者研究工作者,經常發現研究後的建議並不容易直接被產品團隊採納,決定轉職成為一位產品經理一探究竟,自己的產品與研究自己做! ・ 本次 Ian 將以開發電腦擴充底座(Docking Station)的自身實際案例,探討使用者研究的原生能力可以如何參與各個開發環節,更進一步的解析怎麼樣的研究結果能夠適切的協助產品團隊做出決策。最後,也會和各位聊聊研究員在跨足產品設計開發領域時,可能遇到的挑戰與誤區。 ・
|
14:00 | 14:20 ・ (20mins) | ・ 📙 隕石變鑽石—看金融UX如何在組織內透過研究價值轉換在大型組織中,UX 研究常被視為驗證工具,難以真正影響決策。透過金融 App 無障礙研究實例,將分享當研究遇上模糊又急迫的「隕石需求」,以及如何拆解問題、精準開局,最終讓研究成為推動設計與策略的驅動力。無論你是新手或老手,都能學會如何讓隕石變鑽石,打造真正有影響力的研究。 ・
・ ・ 📙 AI 決策與人類決策的比較,探討信任度差異隨著 AI 技術的進步,機器學習演算法在決策制定上的應用日益普及,然而,人們對 AI 決策的接受程度並不一致,有時候人們展現出「演算法厭惡」(Algorithm Aversion);另一方面,有些時候則出現「演算法欣賞」(Algorithm Appreciation),即相較於人類,人們更願意依賴 AI 決策。本次分享將透過我自身的研究,探討影響人類對 AI 信任度的因素,並討論在設計 AI 決策輔助系統時應考量的多種層面。 ・
・ ・ 📙 跨領域專案經驗收集中:一條人跡罕至的獨自升級之道過去一年,我深入接觸了許多過去未曾涉足的市場與產業,從長期照護、紡織業到顧問業,這些經驗讓我看到了不同的需求與挑戰。我想與你分享協助這些產業客戶解決問題的專案經驗,佐以旅程上感受到的自由美好以及殘酷現實。如果你也對於走上了獨自升級的道路感到興趣,希望這場分享可以作為一份初步的生存指南。 ・
|
14:30 | 15:05 ・ (35mins) | 🗣️ 各場地分軌座談・ ・ |
15:05 | 16:00 ・ (55mins) | 🍴 下午茶&自由交流(大會備有餐點) |
16:00 | 16:10 ・ (10mins) | ✨ 轉場,回到 10 樓大演講廳 |
💪 壓軸座談
10 樓大演講廳 | |
16:10 | 17:00 ・ (50mins) | ![]() |
17:00 - | ✨ 閉幕 |
・
・
▍場地資訊
- 地點:兆基文教大樓 9 樓、10 樓(Google 地圖)
-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 120 巷 11 號
- 交通:捷運小巨蛋站 4 號出口、公車南京寧安街口

・
・
▍票價及票種優惠

若有大量購票需求,歡迎企業來信 edu@userxper.com 詢問贊助或團購方案🙏
・
・
▍2025 UR meetup 系列活動
- 05/16 (五) 工作坊任選二堂同時加入購物車,系統自動折抵 500 元!
- 9A 上午:運用推測設計,規劃未來的使用者研究技能
- 9A 下午:易用性測試實戰:發揮研究影響力、遠端測試經驗分享
- 9B 上午:從 0 到 1 打造共創工作坊:規劃、引導、AI 助攻全攻略
- 9B 下午:眼動追蹤基礎知識、UX 研究應用
- 05/17 (六) 主議程演講獨立報名:2025 UR meetup 使用者研究實務研討
內容共 14 個單元•總時數約 8 小時
講師
曹訓誌 Tim Tsao
以人為本的創新者,擅於跨領域系統性思考與策略性思考。結合人文、科技與商業,在大環境的脈絡下,透過團隊組織變革與數位轉型,落實創新。近幾年將重心移往趨勢研究、策略創新、組織發展、創新文化變革,以及數位轉型,期望將系統性思考與設計思考帶入大組織中,透過文化轉型與數位轉型,提升以UX為核心的創新的成功機會。
⠀⠀⠀⠀
同時擁有科學、藝術人文與人機互動的背景,喜歡觀察人的行為、體會不同文化與次文化的生活經驗,從而發掘創新的機會。經歷過新技術的研發、生產管理、專利策略、產品設計、人機互動與軟硬整合跨功能團隊開發、使用者與趨勢研究、策略發展、工作流程與組織變革、數位轉型等等。涉略過的領域有人力資源相關2B/2C服務、Natural UI、辦公室生產力、社群溝通、運動與健康、智慧家庭、物聯網、車聯網、人工智慧與智慧系統等。
⠀⠀⠀⠀
過去經歷
曾任職於華碩設計中心、緯創價值創新中心、台積電、以及任教於實踐大學、清華大學等。並曾於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台灣科技藝術推廣教育協會、新樂園等團體擔任理監事。
石如玉 Alice Shih
Alice 擁有視覺傳達設計與心理學的學術背景,結合了設計思維與心理學研究,以多元的視角洞察使用者需求。她在 UX 及設計研究領域深耕 20 年,研究經驗跨足了軟體與硬體領域,從數位產品的使用者界面 (UI)、實體產品的外觀設計 (ID)、到服務流程與整體體驗 (E2E UX)。擅長整合多種研究方法,透過觀察、訪談、質化與量化資料分析,探索人們在產品與服務中的體驗與期待,並將這些洞察轉化為創新的產品方向。
Alice 目前在 LINE Taiwan Service Planning 擔任 Research Team Lead,負責帶領研究團隊,推動用戶研究在產品與服務中的影響力。她致力於建立以使用者為核心的研究文化與流程,透過研究結果與跨部門溝通合作,結合設計、科技與商業策略,讓用戶研究成為推動產品的成長與創新的動力。
葉致宏 CH Yeh
目前在悠識數位擔任體驗研究副總監,以及 UXTW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擔任理事長,過去曾在網路服務產業從事使用者研究,為了累積不同觀看世界的方式,踏上顧問公司新旅程,每天在不同專案中切換角色與節奏,和團隊一起探索商業策略與改善服務體驗。
喜歡在不同領域中探索,高中時想像自己是電台主持人,大學卻投入 0 與 1 的數位世界,研究所沈浸在 HCI 的領域,並誤打誤撞成開啟研究員的旅程,開始和不同的團隊合作,一起讓服務可以更貼近每個人需求,也享受在獨自跑步的節奏中,探索那突然出現的 Aha! moment。
林蕙如 Lucia Lin
在用戶體驗領域耕耘 12 年,剛好也是使用者體驗鋪天蓋地的影響服務及產品最關鍵的幾年。從早些年的硬體人機介面、軟體介面易用性,到近幾年的服務生態系、多元渠道服務、AI 智能服務,經歷過的專案囊括各式各樣的主題及產業。探索了從軟體易用性、服務生態系到多渠道體驗等多元領域,在不同產業累積了豐富而獨特的研究經驗。
另一部分,帶領團隊培育研究員也是多年來努力的目標。透過建立知識管理系統和發展培訓課程,並且將抽象的研究流程轉變為具體可學習的內容,幫助更多人理解用戶體驗的價值,讓研究方法能被更廣泛地傳遞。
未來期待能繼續分享這份對用戶故事的熱忱,讓用戶的聲音真正成為產品與服務進化的核心動力。
張芙蓉 FuJung Chang
FuJung 為前數位防詐產品 Lead UX Researcher,在企業積極推動使用者研究創新,使用混合研究方法與 AI ,探索使用者研究更多潛力。FuJung 擁有跨國市場調查、產品數據整合的經驗,利用量化和質化資料互相印證,縮短研究週期,推動產品決策。熟悉的領域包含金融科技、社群互動、交通、電信、旅遊等。研究工作以外,FuJung 也擔任獨立創作者夥伴,為創作者們開闢數位服務、實體活動、新商業合作的可能性。
于力威 Ricky Yu
過去曾在 Mozilla (Firefox) 和區塊鏈公司擔任首席使用者研究員專注於針對新市場和新產品執行不同類型的探索性和驗證性研究,並喜歡嘗試和整合多種設計研究工具來淬煉使用者洞見(例如JTBD、行為理論、視覺隱喻等等),協助團隊尋找最佳產品和市場機會。
同時他也是 Speculative Futures Taipei 推測未來台北發起人,一個全球非營利組織的國際聚會活動,致力於推廣及分享未來思考、未來學、前瞻策略、設計想像力及推測和批判設計領域的工作和實踐。目前他在 Dcard 擔任資深研究研究經理,致力於帶領團隊提升使用者研究在組織內的影響力,引導多個與公司和產品相關的策略型研究,發揮最大研究價值。
林詠智 Ian Lin
曾任職於 BenQ 明基電通擔任使用者研究員,曾負責多項探索性的跨國質性研究規劃、執行與分析,範疇包含電競、家用顯示設備等領域,熟悉在尚未明朗的空間中尋找可行的產品機會或行銷/溝通破口,進而為事業擘劃值得深化耕耘的方向。而後為更了解硬體產品設計、營運與跨國行銷等實務經驗,轉職組織內新事業的產品經理,從使用者研究與洞察、產品開發與體驗設計、產品營運、產品行銷等階段從頭做起。現轉職待業中,也任台灣互動設計協會理事,為當地互動社群帶入一些使用者研究員的思維。
陳沁蔚 Chin-Wei Chen
從工業設計跨足服務設計,因深受使用者故事的啟發,投身使用者研究領域。目前擔任國泰金控的用戶體驗研究員,專注於透過使用者研究挖掘顧客需求與創新機會,並協助企業將研究洞察轉化為產品策略與企業願景,涵蓋現有產品(服務)優化、創新設計與新服務開發等領域。
從設計師到研究員的轉換過程中,不斷探索圖像與文字的平衡,也深入研究從實體產品到數位服務的設計可能性。期許未來能為企業提供更全面、精準的服務策略規劃,讓研究真正驅動商業價值與用戶體驗的提升。
謝昌達 Luke Hsieh
相較於UX Researcher,更喜歡稱呼自己為「客戶讀心師」。從行銷顧問公司、點數會員平台到金融產業,超過10年的用戶研究生涯中,試圖透過各種量化手法與質性研究,拆解客戶言行不一的背後。
有時候客戶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這時透過深度訪談、易用性訪談、焦點訪談、NPS、迴歸分析、AIO 量表等種種研究手法的使用,是我們成為客戶讀心師的好幫手。
侯宗佑 Yoyo Hou
政治大學數位內容與科技學程助理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資訊科學博士。專注於人機互動(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特別是機器人互動(Human-Robot Interaction, HRI)與AI互動(Human-AI Interaction, HAI)中的互動設計與人機協作,以及其中的權力關係和社會影響。其研究曾於 HCI 與 HRI 重要的場域發表,包括 CHI, CSCW, HRI。曾任華碩設計中心使用者經驗設計師(UX designer)、Meta 使用者經驗研究員(UX researcher)。
謝曜名 Jeff Hsieh
Jeff 在網路產業擔任 6+ 年的使用者體驗研究員,擅長協助產品團隊發掘創新機會、驗證設計構想。是研究方法的愛好者,熱衷於學習、擴充研究的工具箱,也積極擔任研究培訓者的角色。過去在人力銀行任職,與產品、行銷、品牌團隊協力推動平台產品的創新及優化。離開人力銀行後創立工作室,以台中為座標,從事使用者研究顧問與教學工作。工作之餘參與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 (UXTW) 擔任理事,組織、籌劃中部地區的 UX 社群活動。
陳宜秀 Yihsiu Chen
陳宜秀,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服務於 AT&T Labs,Avaya 及 Verizon Wireless 等電訊業,並於 2011 起擔任 HTC 西雅圖設計中心,使用者研究總監。其他專業活動包括 UXPA-NJ 分會會長,三十餘項專利,2006 年 iF 設計獎,2016 年IDEA 設計研究獎,以及擔任 Journal of Visual Language and Computing 期刊編輯。譯作《設計的心理學》、《設計,讓世界變更好》。2017 年離開工業界,現任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數位內容學程副教授、數位內容碩士學程主任。
林宛瑩 Ying Lin
奧沃市場趨勢顧問執行長、典通 DSIGroup 行銷策略研究部經理,擅長透過質性研究方法洞察消費需求,依據對消費者生活實態、心理脈絡的理解,為企業提出商業策略與建議。
台大人類學系與社工系畢業,著迷於世界與人的複雜性。喜歡觀察周遭、與人交談、四處湊熱鬧。每天都在嘗試、尋找自己與真實世界最有溫度的連結。
施漢松 Hans Shih
擅長用戶體驗設計、數據分析、用戶研究,擁有日活躍用戶百萬產品,超商、遊戲、銀行、大型社群平台等不同產業的產品體驗與營運數據分析經驗,善於在快速變動的環境小步快跑,從數據與用戶反饋中洞察問題,並透過 UX 設計改善產品。 同時是 UX Designer 也是 UX Researcher,透過務實、有效、快速迭代的方式,將從使用者身上發現的 Insights 落實在設計裡面。
蔡明哲 Richard Tsai
》經歷過技術人、行銷人,最後成為 UX 人及創業人 (生意人)
》職涯路徑曲折難以規劃,老天巧思安排塑造獨特連結,第二人生階段以助人成長為樂趣,
》負責悠識學院營運,使命是培養跟產業需求對接的 UX 人才
》專長於使用者研究、數據分析、資訊架構、專案管理、網路行銷、資料庫行銷、系統分析,由於跨領域的經驗,是業界少數能夠同時講 研究 / 設計 / 行銷 / 技術 多種語言的專業顧問
現職:
悠識數位 用戶體驗策略教練 (UX Coach) & 創辦人
HPX社群創辦人
UXTW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監事
醫策會 ITPS 專家小組委員
演講授課經驗:
近三年於各大企業與學校授課演講,包含:中華郵政,Cubo AI,IKEA,外貿協會,玉山銀行,104人力銀行,經濟日報,全球人壽,友達光電,國泰人壽,永豐銀行,台灣大哥大,金融研訓院,設計研究院 TDRI,北市府 ,醫策會 ITPS 研討會,鈦坦科技,中山大學,北科大,高醫大,政大傳院,高科大資管系,交大資工系..等。
教練顧問經驗:
富果帳戶 Fugle、中華郵政、CYBERBIZ、Cubo AI、報導者(志工)、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志工)、玉山銀行、中華電信、Gogolook
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