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UX 第 7 場|數據 × 設計雙核心:AI 產品跨界實戰對談

🟠 線上活動

AI/UX 第 7 場|數據 × 設計雙核心:AI 產品跨界實戰對談

本學習活動包含以下內容:

學習活動長度約 1.5 小時
1 個學習活動單元
單場線上票
🔗 Zoom 連結將於活動當週寄出 ✅ 錄影授權觀看至 12/25 止
NT$980

介紹

講座背景

2025 年,悠識學院以全年度分散學習的形式,製作一系列 7 場 AI/UX 講座,從二月開辦以來,已有超過 400 人次參與直播!

這系列講座的問題意識如同上半年為活動破題時,直指對 UX 工作者而言,最核心的實務問題,「如果要打造 AI 產品,該從何下手」,或者,「如果有一天,公司的產品戰略朝向 AI 化,我該如何應對」。

帶著這份好奇之心,渴望與更多正在 AI 洪流中大破大立的好手們交流的心情,我們試著編織出前 6 場討論重點:

1. 要具備 AI 技術辨識能力Max 老師 提醒,談 AI 前必須先辨識,對方提到的 AI 是哪種 AI。傳統 AI 與生成式 AI 的能力、限制與設計方法完全不同。

2. Embedding 是 AI 產品核心數據分析師乃文 帶大家認識 LLM 開發重要觀念「Embedding」:LLM 將語詞向量化並構築多維空間,說明了做 AI 產品的核心在於數據品質與知識管理,好的資料結構與標註,是能夠驅動模型與產品體驗的基礎。

3. 設計 AI Agent,實則是在制定一套「行為規範」在微軟工作的 UX 專家 YenWei提出,設計與規劃 AI Agent 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是在打造一套「什麼是正確行為」的標準,而這正是新興且愈來愈重要的規範設計(Normativity Design)。

4. AI 正在企業端重塑工作流程AI 也正衝擊著企業內部的流程管理,許多企業紛紛在業務流程中以 AI 取代人力,有多年 UX 與機器學習背景的 AI 轉型的顧問 YiLing & Kota 提到,服務設計、MVP、POC 等方式相當適用。

5. AI 產品的成功產品不一定全靠技術,體驗與儀式感也可以創造差異化台灣心佔率最高的 AI 塔羅牌望遠鏡 創辦人林杰,罕見地公開了他的一人創業心法,他提到服務爆紅後,能否重現真實世界算塔羅牌的莊重儀式感,是維持產品競爭力的關鍵,AI 技術退居配角。

6. 生成式 AI 正反轉 UX 設計流程長期在矽谷工作的 AI/UX 先行者 Albert觀察到,生成式 AI 引發 UX 設計流程革新,從應用 AI 工具設計Prototype 開始,在打造原型的第一時間,設計師就能立即檢視哪些東西需要改進,接著專注於快速迭代,最終將這個可用的原型,逐步擴增成一個完整的 MVP。

這六場內容橫跨不同切入角度、不同產業,涵蓋 B2C、B2B 與 AI Agent 等多種產品形態。透過這些多元視角,我們希望幫助 UX 工作者在瞬息萬變的 AI 時代中,理解技術、掌握流程變革、升級設計新職能,穩住自己在產品與團隊中的核心優勢!

➡️ 以上僅摘要極少片段,前期上萬字文章記錄,請參考 🔗 2025 AI/UX 系列講座

講座大綱

壓軸場以 Panel Discussion 的形式,邀請 AI 時代做產品重要的雙核心:數據代表乃文、設計代表 Rei 分別從各自專業,分享今年在產品實戰上觀察到的痛點,回顧過去以展望未來!

預計討論方向:

AI 時代的產品實戰:從痛點到探索共創

  • 打造具商業效益的 AI 產品:乃文與 Rei 分享今年在真實產品中遇到的挑戰、關鍵成功因素與常見誤解
  • 當使用者對 AI 生成結果感到疑惑: 如何解釋、調整、打開 AI 黑盒子,提升透明度與使用者信任

設計師的角色轉型:從技能到心態

  • 設計師需要變成「全端」嗎:AI 浪潮下,設計師的角色邊界如何重新定義?
  • Vibe Coding 之外,設計師還能如何善用 AI:工具、工作流與個人工作效率的提升方式

個人成長與組織期待:影響力與未來規劃

  • 企業裡的 AI 影響力:就乃文的觀察,公司在 AI 時代真正期待你帶來什麼?這些期待與產品戰力的關聯是什麼?
  • 一人創業者的技能天花板:如果 Rei 有面對技能極限的話,會如何因應與突破

…and more 更多問題收斂中

如果這一年,你也有打造 AI 產品的經驗,歡迎加入場壓軸座談,一起整理思路,找到 2026 產品規劃的靈感!

​・

適合對象

想在 AI 時代提升實戰力、理解產品痛點、並找到自身優勢的 UX、PM、工程與數據工作者,都值得聆聽。

​・

舉辦時間

  • 日期時間:2025/12/18 (四) 19:30 - 21:00
  • 舉辦形式:Zoom 線上直播
  • 影片授權:本場次可觀看錄影至 12/25 (四) 23:59

​・

講座流程

  • 19:10~19:30 開放進入 Zoom 會議室
  • 19:30~19:40 開場
  • 19:40~20:30 講者交錯分享
  • 20:30~21:00 QA 時間

​・

報名後,如何取得講座連結?

  • 本次講座的 Zoom 直播連結,將於講座當週寄送至您報名的信箱。
  • 若於講座當天報名或沒收到信件,可在登入學院官網後的內容項目中找尋。

​・
​・

2025 AI/UX 系列講座 - 共 7 場

2025 年,七場 AI/UX 系列講座 橫跨一整年 ,幫助數位工作者理解什麼是 AI、怎麼學 AI、有哪些實際產品案例。透過持續關注與積極學習,晉升 AI 實戰人才。

  • 02/27 第 1 場:陳書儀 Max(資訊架構師、UX 大學教師),為活動揭開序幕,培養學員 AI 時代的定位與思維,談 AI 的發展、影響和變化,以及新型態人機協作
  • 03/27 第 2 場:姜乃文 Nai-Wen(天下雜誌 數據分析師),從數據為 AI 的基石談起,良好的數據品質是建立模型的根本之道
  • 05/06 第 3 場 (bonus!):鄭衍偉 YenWei(微軟 亞太區資深客戶體驗規劃經理),聊聊科技前沿的觀察與新趨勢,包含 Zero UI、multi-agents、規範設計等
  • 06/26 第 4 場:謝宜伶 YiLing/柯達 Kota(宇鯨智能 AI 轉型顧問與創辦人),從乙方顧問切入,分享協助企業轉型導入 AI 工作流的實戰經驗
  • 07/24 第 5 場:林杰 James(望遠鏡塔羅牌 Founder),分享這款廣受歡迎的 AI 應用背後的好體驗從何而來
  • 10/23 第 6 場:王禹誠 Albert(Observe.ai 資深產品設計總監),從矽谷連線,以 AI/UX 先行者多年經驗聊聊實務心法
  • 12/18 第 7 場:Max 老師承先啟後,另邀講者進行座談和回顧,為活動收尾,預設為 Panel 形式

​・
​・

內容
共 1 個單元總時數約 1.5 小時

講師

陳書儀 Max Chen
陳書儀 Max Chen
UXTW / IxDA Taiwan - 理事

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經歷不同領域訓練,能兼容各種角度的觀點與思考。曾唸過土木拌過混凝土,也讀過交通並設計紅綠燈怎麼亮。當計算機中心諮詢人員、會寫程式、做專家系統研究。後來學資訊管理,鑽研資訊科技對組織的衝擊、進一步接觸企業管理,又去建立供應鏈管理的數學模式。任教數年後赴美改學資訊學,對資訊、人、科技,與三者間的互動一直擁有熱情,曾參與台灣網際網路發展早期的「Internet 快訊」及「一週網事」網路新聞與評論的撰寫與編輯,並曾任 Gartner 公司 IT / Internet 研究報告之特約譯著。

瞭解更多
姜乃文 Nai-Wen Chiang
姜乃文 Nai-Wen Chiang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 主任分析師

耕耘資料領域近十年的數據人,深信數據驅動的影響力。

過去曾經服務過電信、母嬰、家電、零售、美妝、奢侈品、軟體等產業。

現為天下雜誌主任分析師。持續專注於資料分析、資料視覺化及商業策略分析等面向,致力協助於流量變現、私域經營、轉換預測。

對新事物充滿好奇與熱忱,喜歡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

黃睿霖 Rei Huang
黃睿霖 Rei Huang
資深設計總監

設計師、產品創辦人,同時也是「Vibe Coding」的實踐者。

專精於介面設計與設計系統建立,擅長整合設計流程,讓設計能有效轉化為產品開發效率與品牌價值。熟悉多平台與多裝置的設計規範,從策略思考到視覺落地,致力於讓設計成為推動產品成長的引擎。

曾任金融科技公司 Principal Designer,現為 完美像素有限公司 負責人,提供專業的設計與顧問服務,並創立 Sellfypunk 家電零售顧客管理系統,將設計思維延伸至產品開發與商業策略。

常見問題

講座 FAQ
AI/UX 第 7 場|數據 × 設計雙核心:AI 產品跨界實戰對談

本學習活動包含以下內容:

學習活動長度約 1.5 小時
1 個學習活動單元
單場線上票
🔗 Zoom 連結將於活動當週寄出 ✅ 錄影授權觀看至 12/25 止
NT$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