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I/UX 系列講座

🟠 線上活動

2025 AI/UX 系列講座
共有 40 位學員參與此學習活動

本學習活動包含以下內容:

學習活動長度約 9 小時
28 個學習活動單元
共有 1 個可下載資源
四場合購優惠
✅ 包含場次:可參與第 3 場~第 6 場直播 ⏰ 販售區間:04/04~07/03 (四) 23:59 🔗 Zoom 連結將於每場直播當週寄出

介紹

AI 發展愈來愈成熟,生成式 AI 已達到能應用於設計、創作、編輯的水準,AI 工具門檻降低,非技術專業人士也能輕鬆使用 AI 增加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企業對 AI 應用的需求直升,無論是內部流程自動化,還是面向使用者的全新體驗與產品設計,AI 成為創新與競爭力的核心焦點。

學 AI、玩 AI 變成全民通識,AI 帶來的革新正在影響當代人類的生活方式。持續在數位工作衝浪的 UI/UX 工作者,也需要進行個人的職能轉型,掌握 AI 技術與設計的交集。

2025 年,六場 AI/UX 直播講座橫跨一整年 ,幫助數位工作者理解什麼是 AI、怎麼學 AI、有哪些實際產品案例。透過持續關注與積極學習,晉升 AI 實戰人才。

議程與講題

講者時間/議題介紹
陳書儀/ 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MIX 創新設計年會

陳書儀 Max Chen

UXTW 理事
 IxDA Taiwan

常務理事

#破題先建立心態 #人機互動的轉變

AI 已經(或即將)帶來巨大變革,我們該如何思考和應對?或者,真的什麼都會變嗎?哪些事情會過去、哪些會留下、該抓住?轉變的過程永遠有很多混亂暈眩的時刻(想想你剛上大學、剛搬到陌生城市、剛開始第一份工作),Max 老師希望帶來一些雞湯和架構(也就是喝雞湯的碗筷湯匙),讓大家建立自己的 AI 角度與立場。

  • AI 的發展、影響和變化
    • 過去現在與未來 
    • 二階或高階效應 
    • 工作與角色
    • 流程與決策

  • AI 與人的合作互動
    • 人與 AI 的恰恰舞 
    • 尋找出路 
    • 所以我該怎麼辦 

  • 心態與其他雞湯
    •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 保持彈性
    • 關鍵少數

姜乃文 Nai-Wen Chiang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主任分析師

#數據是 AI 的基礎建設 #數據品質影響 AI 模型

當 AI 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工具,許多公司都在思考如何開發 AI 產品或功能,但 AI 真的無所不能嗎?如果導入 AI 的數據本身有問題,AI 產出的結果是否可靠?

資深數據分析師乃文將探討數據如何影響 AI 的判斷與決策,並分享業界在 AI 落地應用中的關鍵挑戰與解法,也從 UX 視角切入,拉回 AI 產品設計的核心問題:你的使用者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AI 的本質與侷限
  • AI 的產出品質取決於輸入數據(GIGO)
  • 常見的業界對 AI 期待與現實落差
  • Prompting 是未來 AI 人才的核心技能嗎?
  • 逆向拆解:點評市面上的 AI 產品

讓 AI 成為真正的助力
  • 精準提問 vs. 冗長敘述:如何提升 AI 產出的準確性
  • 過度依賴 AI vs. 人的思考脈絡:避免「丟硬幣式」決策
  • AI Tuning 的正面案例分享

AI 在產品開發中的角色與 UX 觀點
  • 產品人如何合理地看待並運用 AI ,為產品賦能

➡️ 報名單場講座

謝宜伶 YiLing Hsieh 

宇鯨智能

AI 轉型顧問

#B 端企業自動化流程管理 #融入服務設計思維

在 AI 工具百花齊放的當下,企業若想真正落實轉型,不能只跟風技術潮流,而是得先看見自身的營運需求與痛點,找到最適合的轉型節奏。本次分享 YiLing 將從企業顧問的角度出發,透過實際案例與方法,說明為什麼「數據整理」和「流程梳理」是 AI 導入的關鍵基礎。

讓 AI 不只是「看見趨勢」的流行語,而是真正融入企業運作,展現長期價值的重要工具。

講座中將分享,如何一步步從數據基礎打底到流程優化、組織該如何在有限資源下鎖定最佳的切入點,穩紮穩打地一步步實現降本增效與商業創新。

  • 為何企業需要 AI 轉型?
    • 從降本增效、維持營運穩定到開創新商業模式,企業常見的 AI 導入動機

  • 數據與流程的雙引擎
    • 在小數據、厚數據與多模態 LLM 時代,中小型企業也有 AI 機會,但如何累積並管理最具價值的企業資產,讓 AI 應用不是空想,則是重點

  • 實務案例分享
    • 轉型藍圖如何從小步驟連結到大願景、AI 落地順序的選題經驗

林杰 James Lin

望遠鏡塔羅牌

Founder

#受歡迎產品好體驗的秘密 #一人開發當道

人工智慧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迅速進入大眾視野,同時也成為人人皆可輕易取得的資源。如何在幾乎零門檻的情況下,維持 AI 應用的最大競爭力?這一直是「望遠鏡塔羅牌」如履薄冰般的挑戰。

  • 開發契機與過程分享
    • 意外突破 AI 的政客式發言
    • 工程師對塔羅牌的觀點
  • 爆紅的驚喜與暴跌的警示
    • 流程設計
    • 平台選擇
  • 牛排單點還是吃到飽?
  • 即時通還是 email?
    • 借用筆友的浪漫
    • 條列式冰冷的感受
    • 火烤的誕生
  • 擊敗 AI 的挑戰:洗牌與切牌
  • 重複成功的經驗:慈母籤
    • 慈母籤創作發想
    • 物理引擎的應用
    • 傳統建築的致敬

王禹誠 Albert Wang

Observe.AI

Senior Product Design Director

由於講者在國外連線,本場演講時間為台灣時間 21:00 - 22:30

#AIUX先行者 #矽谷前沿經驗

在生成式 AI 飛速發展的今天,產品設計師如何快速掌握新技術、設計出真正有價值的應用?本場演講由資深 UX 設計師 Albert Wang 分享他在五個月內從零開始構建 GenAI 產品的心路歷程。Albert 擁有矽谷多年設計經驗,曾任職於 LinkedIn、BloomReach 與 Observe.ai,擅長推薦系統、語音 AI 與搜尋體驗。

他將帶領大家深入了解:

  • 如何用 ChatGPT 快速建立原型、測試高價值互動
  • 顛覆傳統 UX 設計流程,從「可玩」開始找價值
  • 如何引導 LLM 而非 Micro Manage
  • 面對 GenAI SaaS 的全新市場,產品該如何演進
  • 傳統設計的圭臬,哪些是在設計 Gen AI 時是要放下的!
  • 我如何聘請與衡量 Gen AI Designer ?
  • PM、設計、工程,誰要被 AI 取代?還能逃幾集?

如果你對生成式 AI、產品設計、創新應用有興趣,千萬別錯過這場滿滿乾貨的分享!

陳書儀/ 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MIX 創新設計年會

陳書儀 Max Chen
UXTW 理事 
IxDA Taiwan

常務理事

 + 其他嘉賓

Max 老師與座談嘉賓為系列活動總結 

以 Panel Discussion 的形式,邀請嘉賓聊聊對 AI/UX 的想法,回顧今年、展望明年!

常見問題

  • 為什麼有幾個月份沒有 AI/UX 講座?
    • 今年度悠識學院除了探討 AI/UX,還有其他三大主軸:使用者研究、產品策略、DesignOps 設計營運,會在不同的月份登場,敬請期待豐富內容!
  • 為什麼合購優惠會遞減呢?
    • 本次系列講座捕捉 AI 時代變化迅速的特性,規劃以直播為主的講座形式,希望讓學員把握當下的學習機會。不提供錯過的直播和錄影,所以會根據場次參與數量,有相應的票價。鼓勵學員參與 live 討論,學習不掉棒!
  • 如果我沒有買到 6 場合購,也錯過第 1 場的重播時效,後續加入會看到哪些內容呢?
    • 參考上述系列方案合購說明,以此類推,如果學員在 05/08 購買 4 場合購方案 $2,580 元,會看到第 1~2 場的簡報或筆記,錯過的直播或錄影,會以文本的資訊提供給學員。同時,你也會在第 3 場~第 6 場直播前收到 Zoom 連結,及時跟上學習進度。
  • 我可以只參與某幾個單場嗎?
    • 可以的,單場活動頁面會在各場舉行前,單獨公布銷售頁面,歡迎保留有興趣的時段!

➡️ 課務上有任何疑惑,歡迎私訊 悠識 IG 或來信 edu@userxper.com 為您解答

內容
共 28 個單元總時數約 9 小時

講師

悠識學院
悠識學院
悠識數位 - 教育訓練團隊

UX 培訓領導品牌|延伸悠識數位精實的顧問經歷,悠識學院面向從業人員,將專業知識淬煉為原創課程,並力邀業界一線講師分享實戰經驗!

瞭解更多
陳書儀 Max Chen
陳書儀 Max Chen
UXTW / IxDA Taiwan - 理事

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經歷不同領域訓練,能兼容各種角度的觀點與思考。曾唸過土木拌過混凝土,也讀過交通並設計紅綠燈怎麼亮。當計算機中心諮詢人員、會寫程式、做專家系統研究。後來學資訊管理,鑽研資訊科技對組織的衝擊、進一步接觸企業管理,又去建立供應鏈管理的數學模式。任教數年後赴美改學資訊學,對資訊、人、科技,與三者間的互動一直擁有熱情,曾參與台灣網際網路發展早期的「Internet 快訊」及「一週網事」網路新聞與評論的撰寫與編輯,並曾任 Gartner 公司 IT / Internet 研究報告之特約譯著。

姜乃文 Nai-Wen Chiang
姜乃文 Nai-Wen Chiang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 主任分析師

耕耘資料領域近十年的數據人,深信數據驅動的影響力。

過去曾經服務過電信、母嬰、家電、零售、美妝、奢侈品、軟體等產業。

現為天下雜誌主任分析師。持續專注於資料分析、資料視覺化及商業策略分析等面向,致力協助於流量變現、私域經營、轉換預測。

對新事物充滿好奇與熱忱,喜歡與不同領域的人交流。

謝宜伶 YiLing Hsieh
謝宜伶 YiLing Hsieh
宇鯨智能 - 共同創辦人 / AI 轉型顧問

從工業設計開始的跨域工作者。經歷 UX、服務設計、PM 角色,執行過硬體、服務、軟體、流程等不同面向的設計專案。從中小企業、新創、到上櫃公司;外商到台商,合作過不同背景的工作者。

擅長跨領域協作、業務流程的數位轉型。目前致力於企業的 AI 轉型,將過去的跨領域協作經驗融入數位轉型的推動中,致力於實現企業在 AI 時代的整合與創新。

林杰 James Lin
林杰 James Lin
這里多媒體有限公司 - 網站工程師

獨立網頁開發工程師,擁有十年網頁開發經驗,主要以接案獨立工作為主。

重視每個專案是否真實解決用戶需求,熱衷將遊戲機制帶入操作流程之中,讓使用每一步都有收穫,也熱愛嘗試多元的網頁開發技術,2D、3D。

王禹誠 Albert Wang
王禹誠 Albert Wang
Observe.AI - Senior Product Design Director

I love building awesome products that improve people's life in a massive scale.

Every product I built, it's a continuous love story between my users and products. I believe a great product should be engaging, delightful, sometimes addictive, and should simply works. I believe great products have to be built by a team of rockstar talents, who are obsessed with delivering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the most sophisticated technology, and supporting a 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 I find my niche to be a designer who embrace entrepreneurship, and having a full spectrum of skills to build products people love.

To do that, I specialize in designing for ecosystems of products, envisioning new concept designs, identifying strategies for success, and leading cross-functional teams. I have worked in both visionary and schedule-driven capacities, have been a manager as well as an individual contributor, and have designed for a variety of users and technologies.

At my current position at Observe.ai, I'm building products that help human (domain experts) and machine (AI) work better together. My focus is on conceptualizing and refining features and new products that meet the user's desire for engaging, useful, and pleasurable experiences, and the business's revenue and monetization goals. Beyond that, I also specialize on design techniques of helping product to achieve hyper growth and virality.

常見問題

講座 FAQ
2025 AI/UX 系列講座
共有 40 位學員參與此學習活動

本學習活動包含以下內容:

學習活動長度約 9 小時
28 個學習活動單元
共有 1 個可下載資源
四場合購優惠
✅ 包含場次:可參與第 3 場~第 6 場直播 ⏰ 販售區間:04/04~07/03 (四) 23:59 🔗 Zoom 連結將於每場直播當週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