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學習活動包含以下內容:
介紹

年末強檔講座合購優惠,同時加入購物車即享合購優惠:
- 12/18 (四) 線上|AI/UX 第 7 場|數據 × 設計雙核心:AI 產品跨界實戰對談
- 12/29 (一) 實體或線上|設計職涯的社會化:工作十幾年後,我們還繼續做設計的理由與轉變
・
・
▍講座背景
設計師們畢業後,都還過得還好嗎?
「用設計讓世界變得更好」是很多人開始職涯最初的信念,這畢竟是帶有理想主義色彩的職業。
然而,設計作為一輩子的職業,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初期高工時低工資很難避免,中期遇到天花板也會遇到職涯抉擇:成為主管?還是出去創業?還是找到其他方式?
是因為哪一些信念,讓設計師能夠持續十年做設計下去?他們現在看待設計的方式有什麼改變呢?
久違的職涯真心話系列,三位中生代 UX 工作者,念華、致遠、念庭難得齊聚,他們想與你分享這十幾年闖蕩設計職涯的所見所聞。
邀請仍在設計現場打拼的你,一起在 12/29 週一晚上實體參與,如果你不在大台北地區,也可以透過同步轉播,一起參與這場講座!
・
・
▍講座大綱
本次將由念華、致遠、念庭分別帶來 30 分鐘演講與 QA 座談。
年末適合回顧與展望,而這次三位 UX 工作者回顧的時間尺度,可能是從業十多年來的跌跌撞撞,也可能是過去幾年的職涯與人生的關鍵轉折。
三位講者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設計職涯樣貌:
- 念華:成大工業設計系正統科班訓練,留學荷蘭 TU Delft,並取得荷蘭公民身份,持續在歐洲從事設計職志,邊做正職邊接案,定義自己職涯的模樣。
- 致遠:江湖代號卓學長,UX 顧問公司創業家。故事從遇見恩師 David 龔開始說起,聊聊一路從見習到開公司,以及 AI 衝擊下的轉變。
- 念庭:擁有心理與歷史雙學位,留學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現任科技業資深 UX 研究經理,正在經歷主管職的歷練。
・
・
▍適合對象
- 同為中生代設計師
- UX、產品、平面等設計師都歡迎
- 正準備邁入職涯分水嶺的設計師
- 想參與年末溫馨小聚的朋友們
・
・
▍舉辦時間
- 日期時間:2025/12/29 (一) 19:30~21:30
- 舉辦形式:實體活動 & Zoom 線上直播
- 請留意:本場不提供錄影
・
・
▍講座流程
- 19:00~19:30 實體、線上開放入場
- 19:30~19:35 主持人開場
- 19:35~20:05 講座一
- 20:05~20:35 講座二
- 20:35~21:05 講座三
- 21:05~21:20 QA 時間
- 21:20~21:30 主持人結尾
・
・
▍[實體票] 活動地點
- 地點:五倍學院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衡陽路 7 號 5 樓
- 交通:捷運台大醫院站 1 號出口,穿過 228 公園
・
・
▍[線上票] 報名後,如何取得講座連結?
- 本次講座的 Zoom 直播連結,將於講座當週寄送至您報名的信箱。
- 若於講座當天報名或沒收到信件,可在登入學院官網後的內容項目中找尋。
・
・
▍票價資訊
| 票種 | 票價 | 票種說明 |
| 實體票 | 350 元 | 本次場地可容納 50 名。 ・ 可在議程結束後,當面與講者、會眾現場交流,拓展人脈。 |
| 線上票 | 300 元 | 線上 Zoom 同步轉播。 ・ 遠端參與講座、QA,議程結束後,即關閉直播。 |
內容共 2 個單元•總時數約 2 小時
講師
古念華 Nien-Hua Gu
念華在鹿特丹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GUGUGU。以前是殼牌資深設計師、荷蘭互動設計協會理事、並共同主持過設計遊牧。活躍於台灣及荷蘭設計社群,曾演講於 UX Camp Europe、UX Camp Amsterdam、荷蘭互動設計協會、台灣設計研究院、台灣互動設計協會。畢業於荷蘭 TU Delft 策略產品設計所。
鍾念庭 Carolyn Chung
現任跨國網路安全公司的資深 UX 設計主管,具有成大心理學+歷史學背景,並畢業於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服務設計所。
從 UX 研究起步,歷經 UX 顧問與跨產業合作,也參與過電動車產品設計,在不同領域累積了實務經驗。
目前她帶領跨國UX設計團隊,專注在 AI 與數位安全領域的使用者體驗。念庭對設計職涯發展也保持高度興趣,平時會零星協助設計師進行職涯教練,希望把自己的經驗轉化為他人前進的參考,想以真誠、務實的方式分享在設計、協作與領導上的觀察與學習
卓致遠 CY Cho
被媒體說是「幫唐鳳改變報稅系統的酸民」;被 UX 圈的朋友叫「卓學長」,不是因為像是權威,可能是因為比較親切;被同事說是「愛碎碎念,但重視員工學習重於專案的老闆」;被學生家長說是「厲害的老師」後覺得自己做得很差,因為覺得老師應該是把同學變厲害,而不是讓同學覺得老師很厲害。 受 David 龔導演啟發後,一直致力於把知識運用在專案、把專案整理出知識、把知識變簡單地講給別人聽,讓更多人將換位思考運用在更多地方。
常見問題

